6月18日,由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的“科研仪器维修维护国产化替代推进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在会议上指出,过去十年里,我国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取得了显著进展,支持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涌现出大量重大科技成果。然而,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口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且时间长,特别是高端仪器的维修维护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建立自主维修维护体系迫在眉睫。此次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我们要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展现中国农业大学的担当。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表示,虽然我国在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依赖进口。自主研发高端仪器设备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年技术积累和品牌塑造,而设备维修维护的国产化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堵点。希望本次推进会能带来更多关于设备国产化的新思路和新策略,为仪器设备自主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科学仪器维修维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长征介绍了专委会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维修维护和标准化流程建立方面的工作。他强调,推动设备实现自主维修维护和国产化对于保障国家科研安全至关重要。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大型仪器专家,以及中国人保财险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厂商的企业负责人共同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就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单位在推动维修维护国产化方面的经验,包括建立维修基金、引入第三方维修服务、加强预防性维护和运用保险金融手段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降低大型仪器维修维护成本和时间周期,以支持更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解决维修维护难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专业人才培养。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指导下,在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的支持下,本次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仪器设备自主维修维护方案,建立健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自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这是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提升高校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管理处与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中国农业大学高水平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