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变幻的背景下,降本增效的压力逐渐向上游设备提供商转移。近期,安捷伦(Agilent)发布了一款新型气相色谱产品8850。作为一款智能化小型单通道气相色谱仪,8850体积小巧,仅相当于一台电脑主机大小,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该产品可应用于化工、材料、制药、环境和食品等多个领域。
气相色谱是一种检测方法,用于分离、检测和测量具有热稳定性的可挥发化合物,帮助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学品、消费品、环境、食品、法医学、石油和药物检测等多个领域。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表示,尽管过去认为小型化产品不适合中国市场,但如今随着空间管理需求的增加,包括第三方实验室、CRO(合同研究组织)和CXO(合同开发与生产组织)等企业,纷纷提出对小型产品的需求。这反映出降本增效已成为普遍诉求,尤其是在降低能耗成本方面,如电能和气体使用等。
杨挺还提到,在过去两年中,生物医药行业的降本增效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节约乙腈等试剂的使用量已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标准。乙腈是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溶剂,节约使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实验室的经济效益。
安捷伦在国内实验室检测产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竞争对手包括岛津(Shimadzu)、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沃特世(Waters)等。这些公司也在推出小型化产品。例如,岛津发布了小型化LCMS-2050质谱检测器,沃特世推出了小型化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ACQUITY RDa。
然而,分析仪器厂商在过去几年中也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例如,沃特世2023年第二季度在亚洲市场的收入同比下降8%,安捷伦2023财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2.7%。尽管如此,安捷伦在近期的内部会议中提到,由于中国区生物制药行业的需求带动,其业务增长超过50%,表明行业正在逐步复苏。
为应对产业环境的变化,安捷伦和沃特世等公司不仅推出了小型化、智能化产品,还在争取更多来自中药产业的订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利好中药、中成药发展的政策,并进一步明确了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范。例如,国家药监局正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已颁布265个标准,还有239个品种的研究资料正在审评中。
安捷伦在中药分析方面提供了多种检测技术方案,包括药材水分检测、成分检测和农残检测等。其案例显示,采用全二维液质联用方法系统表征中药化学成分,或采用主动溶剂调制技术测定中药成分含量等。在已公布的国家标准中,有40多个中药品种使用了安捷伦的色谱柱。
此外,沃特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建立了中药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黄花蒿基因组学与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
综上所述,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环境的变化,分析仪器厂商通过推出小型化、智能化产品以及拓展中药产业等措施,积极应对降本增效的挑战。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也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