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服务重大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2023年,由自治区科技厅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网络平台——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问世。目前,已入驻管理单位176家,集约仪器设备5843台/套,仪器原值40.11亿,服务总机时达到181622小时,有效实现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新变化
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
如今,内蒙古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过去注重为我所有,到现在更加注重为我所用,从重建设轻管理到重统筹看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实践
内蒙古工业大学实验管理中心(测试中心)深入挖掘仪器设备潜能,实现了设备的高效利用。通过给原有的赛默飞Quanta 650FEG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设备配备EBSD等附件,成功进行了纳米晶体结构表征。
内蒙古工业大学实验管理中心通过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升了仪器设备使用率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使科研人员能够更便捷地使用先进科研仪器,产出更多科研成果。
打破资源壁垒,实现高效利用
为了打破科研仪器的资源壁垒,自治区科技厅联合发改委、财政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并建立了评价考核后补助机制,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效果
提升共享效能
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效能,促进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2023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在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评“良好”。
减少研发成本
通过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企业能够更低成本地使用先进科研设备。例如,内蒙古蒙西鄂尔多斯铝业有限公司通过共享平台,利用内蒙古大学实验室的相关仪器,成功解决了粉煤灰粉化的关键技术难题。
支持企业科研
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利用共享仪器,为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马铃薯种质退化研究的数据支持,促进了育种联合攻关实施和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仪器操作培训
为了提升科研人员对高端科研仪器的操作能力,内蒙古工业大学实验管理中心面向各课题组的研究生开展了电镜操作培训,确保仪器的高效利用。
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未来
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处长赵远亮表示,将继续推广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引导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入自治区科研基础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合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为内蒙古科研与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